找到相关内容117篇,用时10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峨眉“银色界”——读《峨眉纪游》兼谈释儒之理

    儒者  穷则独善其身,迭则兼善天下,推己及人,佛旨本亦如是……读文至此,笔者此心不免亦觉忒忒,诸如是论,岂非援墨人儒之嫌?其实,正如伟大的哲学家培根所说的那样:你有一个苹果,我有一个苹果,交换之后,仍然...

    周 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5462798.html
  • 重温虚大师“去私戒懒为公服劳”的训示

    积极为善,要多做利他工作以兼善天下。也唯有“为公服劳”的人,才能真正“去私戒懒”。否则,纵使去掉几分私,也是不彻底的,有时不免还要假公济私。况且一个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3265066.html
  • 全真道“功行”与达磨“二八”之比较

    兼善天下与大乘佛法普度众生之精神後之综合体,二者仿达磨理行人道之模式而并列为人道之基本功夫,而形成功行双全乃为真人之全真教义主轴。後更有人认为功行双修乃认识与实践的统一,而成为日後王阳明“知行合一”之...

    见 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967463.html
  • 卓新平:中国宗教更新与社会现代化

    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并不只是到“独善其身”为止。“仁者”不仅要“独善其身”,也要“兼善天下”。所谓“外王”,就是指个人必须积极参与外在世界,投身社会改造,做出“己立立人,已达达人”的贡献。如果说传统儒家在...

    卓新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2467961.html
  • 陶渊明与慧远及《三笑图》

    而对羣体施加影响,此即所谓“达则兼善天下”也;若志不获骋,则退而修身於草茅之间,此即所谓“穷则独善其身”也。道家之宗旨则非使个体溶入羣体,乃使个体脱离羣体,保持独在,其志在一己之身,且修道者必须借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774438.html
  • 诗人白居易与佛教因缘

    ,   最后供养,受菩提记。 《发愿偈》   四、结语   “君子居易以俟命”的思想,确实是白居易一生的写照,他早年性格较为积进强硬,耿介不屈,洋溢着兼善天下的热情,贬江州司马,三年的谪居生活,...

    杨晓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5480290.html
  • 钱穆论士与中国传统文化

    实践来表现与实现。就此钱先生诠释孟子的士尚志说,所志即是志于道,然道有穷通,故孟子又说,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所谓独善其身便是修身,兼善天下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。又明确认为,“中国人讲道,重在...

    罗义俊

    |文化|知识分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09361120622.html
  •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(6)

    天下为已任的使命感,这种忧患意识和使命感又有“兼善”和“独善”的不同表现形式。功成则兼善天下,强烈的参政意识反映他们对社会自觉承担的义务和对理想的践履;功败则独善其身,独行其道,特别是在他们跃出社会斗争...无道,社会动乱,强敌益乱,强敌益迫,民不聊生,知识分子公然为佛弟子研习佛法,以佛学入世,增进道德,改造社会而兼善天下。同时又以佛教文化为研究对象,探本求源,探幽索微,既为佛学经世之路提供了理论的、历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0849901.html
  • 儒释道的人生智慧

    民;不得志,修身见于世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(《孟子?尽心上》)这都是说,人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境遇、场合中,选择道德还是非道德,如何选择人生道路,怎样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气节,终究是自我作主的事。...重要的是责任感和当担意识,是济世救民。儒家的人格特性包括如下内容:自强不息、意气风发、认真不苟、发愤忘食、兼善天下、关怀他人、系念民间疾苦、知其不可而为之,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51455484.html
  • 寺庙中佛像的真实含义造像的意义(1)

    但是没有佛菩萨悲天悯人的爱心,只愿独善其身,无意兼善天下。虽然他们所断的烦恼与十信位的菩萨相等,但是智慧与福德却是远远不及。所以我们看阿罗汉像,大都呈现出潇洒、飘逸、自在、悠闲的样子,具有闲云野鹤式的逸...四方,所谓 “外现声闻仪,内秘菩萨行”,所以称之“大阿罗汉”。我们向他们学习的是,要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内在的涵养,有缘就出来帮助社会大众,否则就专注于充实自己,进德修业以待机缘。所谓“进则兼善天下,退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1556114.html